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98.9.24開放近用資訊

  • 筆記
  1. 開放近用文獻仍有著作權
  2. 開放近用與著作權、同儕評閱、營收、印本、保存、聲譽、生涯發展、索引等相容
  3. 開放近用允許讀者閱讀、下載、複製、共享、儲存、列印、檢索、連結、爬梳等
  4. 開放近用運動對象是文獻,已無版稅文獻為對象成功率較高
  • 心得

我覺得創意共創授權的圖非常得有意思,總共有六個圖案,互相搭配組成很多種意思,但是部落客無法PO圖,因此我覺得相當可惜,上了兩堂開放近用資訊,了解到開放近用學刊、典藏所的特色,之道很多學刊和典藏所的文獻資料多是保有著作權,但卻是開放資訊。另一方面,毛老師說如果不想給別人看到的東西,就不要放上網路,誰知到哪一天你的東西或資料,就會在網路上公開一清二楚

98.9.24公共圖書館

  • 筆記
  1. <<公共圖書館宣言>>是普世的方架
  2. 在建造公共圖書館時,強調社區/文化空間,也就是說有無結合社區空間的概念
  3. 用最新的科技技術活化公共圖書館服務
  4. 圖書館員要勇於創新與負責任
  5. 數位館藏包含類比和電子資源館藏
  6. A comby library =>living enviroment
  7. 試述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十個途徑?

A:

(1.)為公共圖書館建造新館時,強調社區/文化空間,不僅僅是知識的實體儲存空間
(2.)以網頁 2.0 的技術,面向網頁 3.0 及 4.0,活化我們的服務。
(3.)連結社區,教育與訓練人民。圖書館員和資訊科學家可扮演教育者及個人知識顧問的角色,不祗是書庫的開門者與網際網路的守門員。
(4.)發展「全球智慧網」 – 在網際網路上建立國際性的文化通路,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知識與諒解的場所。
(5.)在尊重所有文化的前提下,全面地消彌障礙與管制。
(6.)支持圖書館員的在職訓練,以及鼓勵勇於任事。
(7.)發展數位館藏服務與知識 – 混合圖書館 – 多樣格式的知識、教育與資訊。
(8.)改良近用至目錄及資料庫,尤其是對那些有視覺障礙的使用者。
(9.)在網際網路環境上,建立國內及國際的標準。
(10.)把公共圖書館視為文化的儲藏所 – 「活生生」的環境與「記錄的」併存 – 檔案館、博物館、圖書館與文化結合:a“comby library”.

  • 心得

毛老師今天上課講到圖書館有分資方和勞方的部分,真令我覺得好奇,不同的角色組成的身份圖書館,所代表的立場也就不一樣。例如台灣圖書館是資方,而美國的ALA圖書館卻是勞方,我很坦白的說,其實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差異性,但是我的想法是,竟然是圖書館,就應該是公共場所提供給大眾所需的使用空間,能達到做好的服務效度,不才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嗎!?